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作者: 时间:2015-03-20 点击数:

2006年1月22日湖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

“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湖南的重要时期,也是抢抓中部崛起机遇、大力推进“三化”进程的关键时期。本纲要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制定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编制,主要阐明政府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今后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一、发展目标

现实基础

发展环境

指导原则

发展目标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

加快农业产业化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服务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全面推进农村改革

三、工业化

培育壮大支柱产业

大力扶持新兴产业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四、服务业

壮大特色服务业

拓展生产服务业

丰富生活服务业

五、基础设施

建立内外通畅的交通运输体系

建立保障有力的能源供应体系

建立安全可靠的水利设施体系

建立互联互通的信息设施网络

六、区域发展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大力推进城镇化

七、科教兴湘

推进科技创新

优先发展教育

建设人才强省

八、资源环境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九、和谐社会

重视人口事业发展

改善人民群众生活

增强公共服务能力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完善社会管理体系

十、对外开放

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

努力提高外经外贸水平

大力发展园区经济

十一、体制改革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加快所有制结构改革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加强市场体系建设

十二、规划实施

分类指导

宏观调控

组织管理

发展目标

1、现实基础

“十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深入贯彻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牢牢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发展步伐,加快结构调整,加快体制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顺利实现。

——国民经济稳定增长。预计2005年 GDP达到6500亿元(“十五”数据均为预计数),年均增长10.2%,人均GDP达到10460元。财政总收入达到738亿元,年均增长18.1%,在2000年基础上翻了一番。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已成功跨越总体小康阶段,步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21.3:39.6:39.1调整为19.5:40.8:39.7。工业化进程加快,全部工业增加值2207亿元,年均增长12.9%,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85亿元,年均增长25%。农业产业化快速推进,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化率达到37%。长株潭地区GDP占全省的比重达到38%,湘西地区扶贫开发取得新进展。

——基础设施大为改善。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500亿元,年均增长17.6 %。交通、能源、水利、城建、信息等一批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相继投产,新增高速公路954公里,铁路270公里,发电装机471万千瓦,35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1500万千伏安,输电线路10168公里,城市日供水能力190万吨、污水处理能力130万吨、垃圾处理能力5950吨,光缆12.4万公里。整修加固长江干堤142公里,完成重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35座。基础设施瓶颈制约进一步缓解。

——经济活力显著增强。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启动,市县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基本完成。全面免征了农业税和除烟草以外的农业特产税。非公有制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和投资的比重分别为48.7%和50.5%。对外开放成效显著,2005年进出口总额60.1亿美元,年均增长21.8%;实际利用外资83亿美元,引进内资1778亿元。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实力明显提高,科技开发应用和高技术产业化机制初步建立,五年共获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4780项,取得首届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各1项,应用型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78%。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普及义务教育成果得到巩固。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基本建成。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6.5‰以内。

——人民生活稳步提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18元,年均增长5.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500元,年均增长9%。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6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55万人解决温饱或越过贫困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70亿元,年均增长11.7%,物价总水平年均上涨1.7%。生态环境有所改善,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5%。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保持稳定。

“十五”期间,全省人民共同努力,有效抑制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积极应对自然灾害、非典疫情等挑战,努力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变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这些都为“十一五”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向未来,我们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2、发展环境

“十一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环境。

从国际看,和平、发展、合作依然是当今时代的潮流,国际局势将保持总体稳定,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有利于我省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扩大开放和进行国际合作。从国内看,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为又快又好地发展开拓了新的视野;国家促进中部崛起,统筹区域发展,加强泛珠合作,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将为我省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跨越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民主法制日益健全,将为加快发展营造一个更加有利的环境。我省人均GDP已跨过1000美元重要关口,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开始从温饱型向舒适型转变,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从注重量的增加趋向注重质的提高,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将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长株潭城市群不断壮大,湘西地区深度开发,将为协调区域发展开创新的局面;“三化”建设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投资的内生机制逐步形成,经济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依然面临不少矛盾和困难。我省生产力还不够发达,“三农”问题突出,城乡差距较大,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增长方式比较粗放,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制约着经济增长和竞争力的提高。随着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经济融合、贸易往来、安全保障等方面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增多,我省参与国际竞争的压力加大。随着国内区域格局加速调整,各地区竞相加快发展的势头更加明显,我省拓展市场空间的难度加大。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加速上升,我省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的支出及就业压力加大。随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能源、资源、环境等瓶颈制约日益突出,我省转变增长方式的任务更加艰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经济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进入解决深层次矛盾阶段,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一系列新课题,我省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更高。

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立足省情,着眼全局,抢抓机遇,认真解决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突破发展的瓶颈制约和体制障碍,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提高综合省力、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新局面,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努力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3、指导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力加快改革开放,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认真落实“五个统筹”,努力实现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必须始终把握5个原则:

——坚持不懈地推进以工业化为核心的“三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提升农业产业化、促进城镇化,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镇集中,以众多的县域经济增长点,辐射广大农村,真正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坚持不懈地推进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强地区之间经济协作,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做强工业,做优农业,提升服务业,实现三次产业相互促进、互为支撑;加快所有制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引导投资方向,增加有效供给,努力扩大消费,实现结构合理、和谐高效地发展。

——坚持不懈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产业技术进步,促进资源集约使用,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生态文明,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实现速度与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坚持不懈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注重把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在体制机制改革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抓住行政体制改革这个关键环节,着力建立推进各项改革的长效机制,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体制保障。

——坚持不懈地推进“和谐湖南”建设。坚持以人为本,顺应民心、体察民情、维护民安、丰富民乐、排解民忧,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积极化解社会矛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营造和谐生活环境,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4、发展目标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专栏一:规划指标的属性

? 本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体现了省委、省政府的战略意图,体现了全省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其中量化指标分为预期性和约束性两类。

? 预期性指标,是政府期望的发展目标,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政府要综合运用财税、货币、产业、投资、价格等政策引导配置社会资源,并通过正确把握宏观调控方向和力度努力争取实现。

? 约束性指标,是政府向人民作出的承诺,是省级政府对地方政府和省直各有关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政府要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有效运用行政力量确保实现。

——经济增长。GDP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10年,总量突破1万亿元,力争缩小人均GDP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财政总收入达到13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160亿元,进出口总额超过100亿美元,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500亿元,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

——经济结构。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4:44.5:41.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230亿元,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30%。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城乡、地区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缓解。所有制结构更趋合理,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70%左右。

——经济效率。万元GDP能源消耗降低2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48,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

——公共服务。全面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初中3年保留率超过95%,高中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75%和25%左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达到80%。研究与开发经费占GDP比重力争达到2%。应急体系比较健全,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高,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公共安全状况进一步好转。

CopyRight 2015-2020 湖南工业大学发展规划处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湘ICP备08106044号   邮箱:fzghc2015@sina.com